善导会对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齐改革同发展 惠民生建未来」的目标深表认同。作为一直致力于推动社会共融的社会福利机构,我们谨此就 2025-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加强精神健康服务
1.加强学校教育:建议把社交及情绪学习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提升学生精神健康识读,及时识別和解决情绪问题。
2.青少年专项支援:增加青少年精神健康拨款,支援精神復元人士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培训、就业辅导等,助其顺利步入成年生活。
3.全面健康管理服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精神復元人士,提供全面健康管理服务,保障身心健康。
4.强化社区服务:建议精神復元人士过渡支援服务常规化,並需聘请资深的多专业同工作支援;探讨精神科药物社区配药及注射的可行性;基于人口变化,重审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人力编制;加强中途宿舍人手,设职业治疗师岗位。
5.加强企业责任:唿吁企业履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降低门槛,提供在职培训,为精神復元人士和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二、推动弱势群体职业发展及福利政策
1.更生人士援助:鼓励银行协助更生人士刑释前申请综援,接纳其开户,並建议
- 政府取消就业入息豁免限制,督促 60 岁以下健全综援人士参与工作或培训;僱员再培训局课程开设晚间或假日课程,政府项目预留岗位给弱势社群。
2.残疾人士就业支援:调整残疾人士工作实习津贴,提高在职试用僱主补助金。建议新增辅助工具及持续消耗项目的资助,並加强指导员奖励金计划,设职场导师提升残疾人士就业稳定性。
3.促进青年就业:为低收入和未就业青年提供交通津贴,並增设多元族裔试工或实习计划。
4.弱势群体技能提升:协助弱势群体(如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低收入家庭及长者等)跟上数码化技能需求,与社企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提供培训,培训后提供持续支援。
三、支援社会企业发展
1.资金援助:政府提供专项资助、优惠贷款,按影响力给予奖励资金或税收优惠,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多元融资,吸引私人投资。
2.认证与规范:制定政策框架,规范社企认证,简化申请流程。
3.能力提升:鼓励政府提供培训计划,提升社企管理、财务等能力,並与高校等
- 合作量身定制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提升培育课程。
4.评估与宣传:建立社会影响评估框架和指标,量化和提升社企自身的社会贡献。设立奖项表彰优秀社企,加大公众教育宣传。
5.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社企国际合作,组织海外考察,支持参与国际网络;推动社企与各方合作,搭建联系平台。
四、构建共融社区
1.基层住屋支援:支援劏房租户,协助其搬迁安置;资助简朴房业主改装。改善新界过渡性房屋交通,延长非政府机构相关政策,给予营运支援。
2.优化公共住房政策:重推公屋租置计划,减轻政府管理负担,提升居民归属感;延长「现金津贴试行计划」,纾缓基层家庭因长时间轮候公屋而面对的生活困难。。
3.调整居屋及私人房屋政策:放宽年轻和中产家庭置业限制或提供置业优惠。
4.建设友善社区:打造对长者、精神復元人士和更生人士等友好的社区,提供适配设施。
5.活化歷史建筑:串连活化歷史建筑,推广深度游;将歷史建筑虚拟化,供全球欣赏。
五、其他建议
1.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助社福机构引进培育绿色人才,支援社福机构实践碳中和,並推动社福机构与企业合作;提升过渡性房屋组件重用率,推广「组装合成」技术。
2.在囚人士更生支持:扩大「立德学院」资源和课程,尤其是在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服务,以促进在囚人士的全面发展;增加年青更生人士实习机会,消除更生人士求职歧视,鼓励企业聘用更生人士;设立「更生人士朋辈」岗位,促进更生人士融入社会。
3.加强多元族裔服务:在精神健康服务中增设多元族裔支援员,培训前缐人员,增设专门社区中心;恒常化多元族裔社区戒毒计划,提供家庭支援。
4.加强基层医疗及预防爱滋病工作:为服务高危基层社群的机构配备驻机构专职医护人员,增加预防爱滋病服务的资助,加强教育、测试、监测等工作。
我们期望政府能够高度重视以上建议,並在 2025-2026 年度预算中予以充分考虑和落实。我们将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为实现香港的共融发展贡献绵力。
善导会总幹事
李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