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重点。早前,政府在《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的框架下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鼓励市民及早预防及管理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减轻医疗健康服务负担。善导会一向关注基层社群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的成效,早前透过问卷调查了解基层社群的实际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于今日正式发布,善导会亦针对调查结果及个案分享提出政策建议。
调查于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进行,共访问1,156名年龄15岁或以上的特定基层群组,目标对象主要为︰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多元族裔人士,结果显示受访者均面对不同程度身体及精神健康问题。
调查发现,受访者的体重指标 (BMI) 呈两极化,[1]较一般人士出现过轻情况高出超过五成,而二级肥胖则较一般人士更高出八成半。有三成受访者表示沒有高血压病史,但在血压检查时却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当中,多元族裔人士的比率更是一般人士的五倍多,情况令人担忧。此外,受访者过去一个月沒有进行任何体能活动的比率比一般人士多两倍半,他们不参与体能活动的普遍原因都是因为疲倦及缺乏恆心,而超过一半的多元族裔人士表示沒时间参与体能活动。
精神健康方面,调查亦发现更生人士确诊精神病患的比率较一般人士为多,当中确诊抑郁症的比率更是一般人士的五倍;超过五成受访基层曾经歷睡眠困扰,当中多元族裔人士情况尤为严重。调查结果反映基层社群普遍缺乏自我健康生活管理意识,身心健康需要进一步支援。
过来人分享 – 运动改变人生
为更全面了解基层社群在健康生活管理的服务需求,发布会上邀请了更生人士及多元族裔人士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在社工辅导层面,加上适切的健康生活管理支援,对于其行为习惯及精神健康改善如何有着明显的成效。
更生人士阿强(化名)两年前因犯事而被判接受感化,经过安排参与善导会的预防重犯小组,为阿强提供结合辅导及健康生活管理的运动综合支援服务。阿强发现持续的运动训练大大提升了他的自律及自控能力,让他可以自主地重新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此外,阿强认为,社会服务若能同时附设有健康生活管理支援,可以为原本较被动但健康又较高危的服务使用者提供诱因,催化他们愿意参与包括健康检查和维持运动习惯的一站式辅导服务;这样便不需要分散寻找和协调不同资源,有助于他维持良好操守及健康生活方式。
现年26岁的多元族裔人士Juhi在香港长大,由于经济问题,导致了家庭关係紧张,而随着慢慢长大而与日俱增的责任和负担,使她的心理健康逐渐恶化。在接触善导会前,Juhi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並有睡眠困扰的问题。透过朋友介绍接触了善导会多元族裔服务,並参加了健康生活管理系列的拳击课程。她认为在运动时感受到快乐,有助于稳定情绪和纾解压力,更重要的是社工透过辅导结合健康生活管理元素,让其慢慢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开始改变心态及愿意接触更多身边人,提升心理健康的韧性。
「社中有医」 多方共赢
现时,社福机构主要由社工跟进个案,並在服务使用者遇有身体及精神需要时转介他们到不同的专业或医疗机构跟进,这可能导致冗长的等待时间和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传统的辅导服务多侧重于关注心理或社会层面的需求,一般会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有见及此,针对基层社群的服务需求,善导会提出「社中有医」的策略,建议透过整合现有及增加资源配套,为服务高危基层社群的机构提供与健康生活管理相关的驻机构专职医护人员,将健康生活管理元素纳入社会服务辅导工作中,为服务使用者提供一站式的「辅导及健康生活管理支援」服务,更全面地和系统性地照顾服务使用者的需求。
善导会副总幹事(社会康復及社区教育)李冠美女士表示︰「身心健康是基层社群融入社会的一大原动力;基层社群包括更生人士、多元族裔人士及精神復元人士的復康之路並不能仅依赖前缐社工提供纾困辅导,能够整合和善用多方面的专业支援服务,才能帮助基层社群从整体上恢復和重建。现时,基层社群的身心健康明显需要进一步支援,所以我们提出『社中有医』的策略。」
善导会认为,「社中有医」能促进社会服务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李冠美女士指出:「基层社群因着种种个人或环境因素,积极度相对不足,未必会主动寻求基层医疗服务。我们社福机构的同工日常接触不同个案,亦与服务使用者建立了信任。如果能在服务中加入医护元素,可以更精准地为有需要的基层社群提供适切的健康管理服务,及早识別在调查数据上高风险人士,並精准地作适度介入及个案跟进;冀能减少当事人却步心态,同时节省时间和资源,提升成本效益,达致巩固基层社群身心健康和减轻基层医疗负担的多赢果效。」
[1] 一般人士根据衞生署二零二零年度人口健康调查所得。https://www.chp.gov.hk/tc/features/37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