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按回車鍵)
主要內容

善導會回應《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

2023.11.2

引言

⾃ 1957 年以來,善導會⼀直提倡社會共融,並針對導致罪行發生的成因,給予更生人士引導及關愛,協助他們融入社會。時至今日,我們的服務更推展至社會中其他邊緣群組。我們專業的團隊致力透過更生同行、精神健康、職能發展、社區教育,多元共融及社區連繫等不同範疇,提倡接納共融的理念,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務及實際協助。

 

⼀直以來,我們與不被社會接納或被忽視的人士相伴同行,心存同理,堅定不移地支持及協助他們,讓他們能自在地融⼊社群,重建他們對社會的歸屬感。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六月二日有關《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刊憲, 本會贊成立法制定強制舉報虐待兒童個案機制,並就處理懷疑受虐兒童個案手法及施虐者的更生康復提出建議,臚列如下:

 

  1. 善導會對處理懷疑受虐兒童個案手法建議 - 呈現兒童的聲音及視角

    根據社會福利署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由2020年的940宗新呈報的虐待兒童個案,上升至2022年的1439宗,數字在過去三年不斷上升,情況令人憂慮。本會堅守兒童權益,與這一群脆弱的、易被忽視及被動的人士相伴同行,心存同理和關愛,堅定不移地支持及推動虐兒零容忍政策。

     

    本會建議各持份者對懷疑受虐兒童採用「知情創傷照顧」視角,讓兒童能為自己的需要及感受發聲。於執行強制通報機制及連帶的行動中,各持份者必須關顧及跟進懷疑受虐兒童的需要,以免帶來「二次」傷害。相關措施包括設立安排專責社工協助兒童了解司法程序及表達他們的需要及感受,確保在整個司法過程中能聆聽兒童聲音;警方可考慮安排「便衣」警員進行拘捕行動,以避免在場兒童目擊被捕過程而造成創傷。


  2.  善導會對施虐者更生康復配套建議 - 施虐者觀念及價值觀重整
    本會認為草案著重通報過程及刑事責任,然而,施虐者的犯罪成因及更生康復是不容忽視的。政府必須投放資源為施虐者提供針對性的更生康復服務,包括重整施虐者的家庭觀念、親職價值觀、正向育兒及親子溝通技巧,以及家庭復和。此外,政府亦可强制施虐者於在囚期間進行風險評估,接受由認可社福機構提供的家庭輔導服務或遙距親子課程,並讓專業社工持續跟進家庭成員,包括受虐兒童、配偶或照顧者的需要,提供以家庭為本的服務,以增加整個家庭的抗逆能力,預防重犯。

    本會的社會康復及預防犯罪服務專為違法者、在囚人士、更生人士和高危的弱勢社群及其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由施虐者被捕一刻開始到審判及判刑期間,本會有法院社工服務可以提供支援諮詢和輔導服務,以減輕他們在司法過程中所面對的壓力和情緒困擾,亦會與警務人員溝通,安排託兒服務轉介及提供家屬支援。於在囚期間,本會社會康復及支援綜合服務中心亦會提供釋前輔導服務,社工於施虐者獲釋前便於院所內開始與其建立互信的關係,以便於獲釋後可持續跟進施虐者的更生需要,惟因為現行服務的限制,只能於在囚人士獲釋前數月才能開展服務,與施虐者建立關係,然而,虐待兒童的施虐者的觀念及價值觀重整、親子溝通技巧及家庭復和是需要更長時間才能令其有足夠的準備去迎接更生的路,當中涉及社會福利署的服務協議的更改,人手的增加等。於獲釋後,社會康復及支援綜合服務中心,臨床心理服務,職業發展服務亦會提供全方位的更生服務,由價值觀重整, 增強施虐者在家庭的角色及功能,到個人的不同方面提供協助。

    除了以上社會福利署資助的服務外,本會一直推動家庭為本的更生康復服務。本會的「藍巴士賽馬會結伴成長計劃」於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期間,為超過200名在囚或更生父母、315名兒童及青少年、200名照顧者提供家庭支援服務。本計劃第二階段服務幸得到賽馬會慈善基金資助,於2023年3月起提供為期三年的全港性家庭支援服務,將從被捕、審訊、在囚及更生康復不同階段,為全港18 歲以下,因家長面對被捕、司法程序、在囚或更生階段而需要協助的全港兒童及青少年(以及其家長或照顧者),與他們一同克服家庭困境及成長挑戰,促進正面的家庭關係。於本計劃所觸到的在囚人士的兒童共315名,當中85名(27%)兒童有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故很需要本計劃所提供的個案輔導及職業治療支援。另一方面,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發展及支援方面,亦有師友計劃、體驗學習及成長活動,令兒童有一個更好的成長體驗。計劃亦有對被捕家長的支援,包括情緒支援及個案輔導服務、親職輔導及小組、「好爸媽」課程及小組、探監津貼及探監接送服務、代向子女慶祝生日及節日以及親子活動等。除了計劃所提供的不同支援之外,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去獲得施虐者的信任,令他們之後繼續讓我們的社工可以持續進行介入。長遠而言,本會期望政府能恆常化資助支援高危弱勢家庭的更生康復服務,既可針對他們獨特的服務需要,又可填補以地區為本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服務空隙。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高危家庭包括濫藥父/母、精神復元人士、更生人士、多元族裔、單親或子女有特殊需要家庭的需要獨特,或許令施虐行為的成因變得複雜,確實需要更多資源支援施虐者自身的更生康復,並持續地重整家庭的關係,避免跌入「跨代犯事」或「跨代貧窮」的漩渦。

 

總結

政府除了設立強制舉報機制,亦需要在執行上更以兒童為本,重視兒童的聲音及視角。除此之外,亦要理解社會對虐兒個案零容忍的立場以及重視施虐者的更生康復,與家庭及其子女復和的後續情況。因著施虐者的服務需要,更早開展適切的更生康復服務及社工跟進,更完善的家庭為本更生康復服務尤其重要。雖然本港的在囚人數每年下降,但隨著大眾對更生人士康復的要求提升,服務需求的複雜性增加,政府實在必須由以往著重服務數量改為著重服務的質素及深度,向主理更生服務的社福機構投放更多的資源,使更生服務能配合上法制的變化,相輔相成,使強制舉報機制真正能發揮安全網的角色。

 

 

 

 

 

 

善導會總幹事

李淑慧

二零二三年七月七日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