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會對《2025年施政報告》的回應及建議
2025 年 9月20日
一、引言
善導會對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今日發表的《2025年施政報告》表示歡迎,欣見 報告以「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為題,提出多項促進社會共融及支援弱勢群體的政策措施,並與本會早前提交的意見書方向吻合,尤其在推動社會投資、回應房屋需要、強化精神健康服務、預防罪行與社區安全、推動青年發展及支援多元族裔等方面,體現政府對民生議題的重視。本會認同相關措施,期望政府進一步整合資源、推動社會投資回報並強化跨部門協作,實現「自在共融」。同時,本會願與政府攜手將建議轉化為具體行動,共建包容和諧的香港。
二、重點政策範疇回應及建議
1. 社會投資與經濟共融
本會樂見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以應對經濟發展及人力需求,並聚焦扶貧助弱。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革新僱員再培訓局並優化「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助力不同背景勞動者提升技能;同時支持最低工資實施「 一年一檢」新機制,以更適時保障基層勞工收入。
在精準扶貧方面,本會欣見政府加強支援弱勢青少年發展、增設社區客廳服務、優化課後託管服務、推動家族辦公室支援公益專案,並為合資格家庭提供就業現金獎勵,多項措施均有助減少跨代貧窮,促進社會共融。另外,政府拓展寵物友善場景,推動寵物餐廳規範有序經營,為餐飲業創造增量商機。為進一步完善現行政策並加強社會支援效能,本會建議如下:
1.1 落實「香港社會影響認證」制度,為社企發行債券及股權融資提供稅務優惠,並推動金融機構設計專屬信貸產品。
1.2 將公共採購合約至少5%重撥予經認證社企,並由各政策局每年舉辦社企採購配對交流會。
1.3 擴展「社企能力提升資助計劃」,每年資助300間社企免費參與財務、營銷及管理培訓。
1.4 善導會測算顯示,將隱蔽濫藥者轉化為朋輩服務員,每投入1元可產生2元非財務回報,建議更生服務常設朋輩崗位。
2. 回應住屋需要
本會樂見政府持續迎難而上,積極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協助基層市民實現置業願景,進一步豐富房屋階梯,展現出明確且堅定解決住房問題的決心。同時,本會歡迎多項措施取得實質進展,包括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簡約公屋」順利推展,以及推動立法規管劣質「劏房」的「簡樸房」制度。這些舉措將從根源上提升基層住戶的居住品質,切實回應社會訴求。
為進一步完善房屋支援系統,本會進一步建議:
2.1 加強對過渡性房屋住戶的後續援助,建議政府為須遷離但仍輪候公屋的家庭提供每月 $1,500 津貼,用以參與就業及技能培訓,提升自立能力。
2.2 於《過渡性房屋計劃》及公營房屋政策中引入區域定位與轉介機制,設立統一資源平台,減少同區資源競爭並提升資源運用效益。
2.3 將社福機構合營模式引入公屋,推動物管公司與社福機構協作,善用公共空間舉辦活動,便利居民獲取服務並緩解社福機構場地不足的問題。
3. 強化精神健康服務
本會樂見政府推出多項以學校及社區為本的精神健康措施。學生支援方面包括:將中學三層應急機制恒常化並推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加強駐校社工培訓、推廣《精神健康約章》及大使培訓計劃;推動衞生署更新指引減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並鼓勵更多院校將基礎精神健康課程列為新生必修。 本會亦樂見政府進一步擴展社區支援,包括增加2026年參與「健康心靈先導計劃」的康健中心數量;善用科技加強精神科遙距醫療、優化社署網上支援及AI識別高危個案;以及訂立「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明確分工及強化轉介機制。
針對精神健康服務,本會進一步建議:
3.1 本會的服務探索硏究顯示,動物輔助治療對精神健康康復具有正面的影響。鑑於現行政策未有全面考慮社福機構在精神健康支援方面的需要,我們建議政府檢視現有場地使用守則及租約條款,容許動物(尤其是狗隻及貓)在社福機構場所內提供服務,並在不影響公共衛生及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機構飼養動物以推動動物輔助治療服務的發展。此舉不僅能提升服務質素,亦有助促進社區共融與精神健康。
3.2 重新審視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資助人手編制及中心面積並適時提高資源。
3.3 增撥資源強化照顧者支援,緩減照顧者壓力。
3.4 建議開展新來港人士精神健康服務,為新來港人士及港漂在適應香港生活期間提供相關支援,以促進他們融入香港。
4. 推動青年發展
本會樂見各項青年支援措施:包括推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全新「傳媒專題內地實習計劃」,深化「青年理財教育計劃」,並開辦調解工作坊以增進青年對調解行業的認知,助力青年多元發展。在此基礎上,本會建議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青少年提供法律知識教育、正確價值觀培養、健康財務目標設定及管理技巧課程,並增設調解基礎培訓及相關實踐活動,增強青年對調解行業的認識與參與度 。
5. 預防罪行與社區安全
本會欣見政府增設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並推行多項保護兒童及支援家庭措施,以協助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情況,以保障兒童福祉。此外,本會支持懲教署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為期少於一年的在囚人士提供「一條龍」更生服務,支援更生人士重新融入社區。
本會關注藥物濫用問題,支持保安局繼續推動及擴展禁毒工作,加強公眾教育,以警惕大眾濫用依託咪酯及其類似物的危害。就有關加強保護兒童、預防犯罪服務及更生服務方面,本會進一步建議︰
5.1 為虐兒個案施虐者於獄中提供風險評估及輔導,出獄後持續提供家庭重整服務。
5.2 建議政府為被捕、候審、在囚及更生人士的子女與其照顧者,提供包括個案輔導、緊急經濟支援、建立親子關係等多元化服務,協助他們克服困境,促進家庭凝聚力,克服家庭困境、成長挑戰及預防跨代犯罪。
5.3 建立「高風險青少年數據庫」,透過監察網絡敏感行為實現精準風險預警。
5.4 建立政府部門與社福機構之協作及轉介機制,為更生人士提供更全面更生康復及社區融入支援服務。
5.5 肯定支援更生人士照顧者的角色,加強更生照顧者/家庭支援,包括提供照顧者心理輔導服務、開辦保護兒童工作坊及增加社區保母名額。
5.6 檢視推動共融社會措施,包括擴展平等機會委員會覆蓋範圍至更生人士,從法律及政策層面消除歧視,打造公平共融社會。
6. 支援多元族裔 推動多元共融
本會支持政府透過跨部門協作,推行措施支援多元族裔融入社會,包括於北區及離島增設關愛隊,並在支援服務中心設立「青年網絡」和「婦女網絡」,協助多元族裔發展潛能及促進身心健康。本會亦樂見傳譯及翻譯服務中心的成立,並試行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進一步加強支援。
此外,本會歡迎政府加強多元族裔能力建設,為專上學生提供實習計劃及職場中文培訓,設計工作導向的語文測試,並將「漢語水平考試」教材推展至初中,支援非華語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
為進一步完善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的政策,本會建議︰
6.1 設立多元族裔濫藥輔導及精神健康社區中心,提供多語及朋輩支援服務,並加強專業人員文化敏感度培訓。
6.2 政府資助社福機構聘用多元族裔員工,支援多元族裔人士因文化及語言障礙未主動就精神健康問題求助的情況。
三、總結與展望
善導會欣見《2025年施政報告》採納本會多項建議,反映政府對社會服務的重視。本會歡迎報告在社會投資、回應房屋需要、強化精神健康服務、預防罪行與社區安全、推動青年發展及支援多元族裔等方面的措施,這些政策將有助建設更共融的社會。善導會願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落實報告中各項措施,為不同範疇的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全面支援,實現社會安定,共建安居宜居、關愛共融的香港。
善導會
2025 年 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