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按回車鍵)
主要內容

善導會對《2024年施政報告》的回應及建議

2024.10.22

行政長官早前發表施政報告,題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善導會歡迎《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民生福利政策,並對《施政報告》內不同範疇的政策落實執行作出以下回應及建議。

 

與在囚人士更生同行

  • 善導會樂見懲教署擴大「立德學院」,協助在囚人士裝備自己,為日後獲釋做好準備。本會一直與在囚人士及更生人士同行,包括為「立德學院」的更生青年提供生涯發展及職能發展服務,協助他們善用所學的知識及技能,探索多元出路,逐步重建個人及社會資本,自在地融入社會。
  • 本會喜見懲教署將推出「認可交來物品電子訂購服務」,此舉為在囚人士的親屬提供一個便捷的平台購買所需物品,減少因錯誤購買不合規格物品而產生焦慮。善導會一直為被捕、還押、在囚及更生人士及其家屬提供支援服務,當中很多家屬獨力擔任照顧者或是家庭經濟支柱。根據本會的調查,在囚人士的親屬在情緒自評量表(DASS)指數為4.48,接近中度焦慮水平。我們建議政府持續關注這些在囚人士親屬的精神健康需求,推出支援措施緩解他們的焦慮和壓力,促進在囚人士家庭的整體福祉。
  • 朋輩服務模式多年來獲社福界的肯定,本會樂見《施政報告》中增設朋輩支援工作員職位的措施,並期望措施能惠及更生人士,促請當局考慮設立「更生人士朋輩」崗位。善導會推行試驗計劃,設立「更生人士朋輩」職位,效果顯著。曾參與研究調查的更生人士表示,「更生人士朋輩」能為他們樹立榜樣和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同理心,增強動力減少重犯,促進他們更易融入社會。
  • 本會留意到《施政報告》中有關擴大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的措施,我們對此表示理解。根據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法改會)於2022年5月30日發表的《性罪行檢討中的判刑及相關事項》報告,強調了加強對性罪犯的支援服務。本會十分認同及早介入能有效促進性違法人士融入社會並減少重犯機會,除了傳統的個人心理輔導外,我們在輔導過程中引入系統性的運動培訓介入,以培養性違法人士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至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因此,我們期望保安局能及早轉介性違法人士參加有實證為本的後續支援服務,並持續支持機構研發針對性且有效的服務模式。

 

促進精神健康

  • 本會贊同政府訂立精神健康分層護理模式,並建議政府可與業界合作,訂立標準化評估工具,讓不同的公私營醫療機構及社會服務機構,按有關工具進行評估及轉介有需要人士至合適分層的服務提供者,以提升服務效率及讓有需要人士更快獲得支援。
  • 本會喜見政府當局肯定「精神復元人士過渡支援服務試驗計劃」的顯著成效, 設立「精神復元人士過渡支援服務隊」,服務隊在全港推行,必能提供更全面的覆蓋,通過醫社協作,支援輪候中途宿舍人士及離開中途宿舍人士在社區的生活及適應,黏合支援服務及網絡,填補服務罅隙,增強精神復元人士的支援。
  •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在社區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府願意投入資源,增設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增設朋輩支援工作員職位,可見政府對市民精神健康之重視。本會建議政府持續增撥資源予現時各區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以加強支援青少年及不同年齡人士日漸增加的精神健康需要。
  • 本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持續,本會十分認同政府在校園推行《4Rs 精 神 健 康 約 章》,並推出高中及初小的「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協助學校推廣精神健康。2023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社交及情緒學習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為其中一個最具效益的介入項目,本會現正和香港救助兒童會合作,設計及推行「『童』感同行社交及情緒學習計劃」,協助參與計劃的小學於校內推行社交及情緒學習,本會建議政府可考慮將社交及情緒學習納入中、小學的校本課程之中。我們期望與教育局、不同部門及界別共同協作,為學生、教職員及家長提供精神健康相關的服務、活動及課程。
  • 近年,線上線下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相繼推出。然而,曾有犯罪行為或曾經歷司法程序的青年人有上升趨勢,他們因過往創傷的經歷及要面對重新融入社會的挑戰及困難,其精神健康服務需求與一般青年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擴闊現有的青年支援服務模式,考慮到更生青年的複雜性需要,以增設更適切的支援服務。
  • 本會致力為多元族裔群組提供禁毒、戒毒康復及治療支援服務,並發現多元族裔群組的精神健康狀況令人關注。處理個人的精神健康本已充滿挑戰,加上多元族群的特性以及濫用毒品的情況,令服務需求變得相當複雜。因此,我們期望政府能提供更多資源,推動與多元族裔相關的戒毒及精神健康領域的多專業界別合作,以填補這些服務的縫隙,確保多元族裔社群獲得適切的支援。

 

推進基層醫療發展

  •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對於推動基層關注個人健康的效益無可置疑。我們支持醫務衛生局能優化現有的登記、檢查和跟進服務流程,減少市民(尤其是長者及殘疾人士)在地區康健中心、普通科門診和私家診所之間的往返情況,從而使「慢病共治計劃」能夠更加普及,確保更多基層市民得到適切的健康管理資訊和支援服務。
  • 近年政府對晚期照顧服務的關注值得肯定,部分支援網絡較佳的長者可依個人意願選擇在家離世。善導會一直以來與更生人士同行,他們大多缺乏家庭支援或弱勢人士,因此我們期望政府能考慮到缺乏家庭支援的長者及弱勢人士均能享有在家離世的選擇權利,優化他們於晚期時的照顧配套服務。
  • 此外,善導會透過「耆叻計劃」接觸到初次出現違法行為的長者,他們正面臨身體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和社交孤立等風險。這些長者及其照顧者尤其需要適當的司法、情緒和社會支援。我們建議政府及早投入資源,協助他們將危機轉化為機會,從而降低社會長期成本,促進更健康、更融入社會的老年生活。

 

保護兒童

  •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是保護兒童福祉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當前的家庭服務主要以成人為主導,對於涉及刑事司法系統家庭中兒童的聲音與視角缺乏足夠重視。青少年服務及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多未有渠道接觸這些家庭。根據國際研究,若父母涉及刑事行為,下一代重蹈覆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三倍。因此,我們建議勞工及福利局整合服務資源,改善現有服務的協調機制,並設立專門的兒童支援服務。在父母被逮捕、審訊、收押及監禁期間,應提供針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支援,幫助他們更好適應當前先去至親的不解及傷痛,減少成長上不為人所察覺的直接創傷。同時,需加強對照顧者及家庭成員的培訓,讓他們理解兒童的需求,為受影響的兒童提供適當支援,切斷跨代犯罪的無形循環。
  • 施虐者的犯罪成因及更生康復同樣重要,我們建議多個相關部門投放資源,為施虐者提供針對性的更生康復服務。政府亦可強制施虐者在囚期間進行風險評估,接受由認可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家庭輔導服務或遙距親子課程,並讓專業社工持續跟進家庭成員的需要,包括受虐兒童、配偶或照顧者,提供以家庭為本的服務,以增強整個家庭的抗逆能力,預防重犯。
  • 本會支持社會福利署推出的試驗計劃,成立「社區親子中心」,並期望中心能夠關注家人面對逮捕及法庭過程中的兒童及照顧者,針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援,同時,加強對照顧者、家庭成員和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

 

房屋

  • 本會欣然看到政府積極造地建屋,持續增加公營房屋數量、完善置業階梯及立法解決「劏房」等問題,讓市民能夠安居樂業。善導會是紅磡「善匯」及大埔船灣「善樓」兩個「過渡性房屋」的營運機構,有幸與政府一起並肩,為照顧基層市民住屋需求出一分力。
  • 政府推出的簡約公屋明年將陸續落成,房屋局已宣布簡約公屋可集中照顧已輪候公屋超過3年或以上的甲類申請者,而「過渡性房屋」則可靈活照顧輪候公屋未夠3年的乙類申請者。現時位於新界或擴展市區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多被納入為可放寬甲乙類申請比例的項目,我們期望位於市區的「過渡性房屋」也能被納入為可放寬甲乙類別的申請比例項目, 讓更多惡劣居所的基層市民有機會擺脫困境。
  • 就「簡樸房」訂定面積、消防、通風和衛生等方面的標準,是解決「劏房」問題的重要一步。然而,本會認為政府需密切留意因市場供求變化而出現的租金浮動狀況,並適時調整相關政策,包括檢視目前由社會福利署津貼以協助刑釋人士的「短期租金津貼計劃」是否能夠貼近市場租金水平,以確保剛出獄且未領取綜合援助金的更生人士的住屋需要不被影響。我們希望避免「簡樸房」的規定間接將他們推向更不適切的住所,影響他們的更生康復進程。

 

強化勞工支援

  • 面對社會經濟轉型及勞動人口的不斷改變,本會樂見《施政報告》提出改革僱員再培訓局,將培訓提升至為整體勞動人口提供「技能為本」培訓課程和策略。本會建議政府可與社福機構合作,填補弱勢社群的技能培訓需求,協助他們重投社會工作,建立自信,亦可利用現在社會企業的僱主網絡,加強培訓學員的職涯規劃及協助他們的職業配對工作。
  • 《施政報告》提出由 2024/25 學年起,為不少於 7000 名註冊學徒提供培訓津貼,資助畢業學徒參與相關行業的技能提升課程,為期三年。本會建議政府優先考慮弱勢社群的職業培訓需求,加強支援他們面對數碼化轉型的挑戰,協助他們裝備「未來技能」。本會建議成立基金,為基層弱勢青年提供無息償還進修基金, 使他們掌握不同工作領域的可持續的未來技能,加強向上流動的機會。

 

消除歧視

  • 本會非常支持消除歧視的措施,尤其是在推動多元族裔、性少數群體及更生人士的共融教育方面。此外,我們建議效法海外的做法,在聘用條例中針對披露個人犯事經歷的資料收集提供明確指引,以減少更生人士在求職過程中面對的潛在歧視情況,有助促進包容和公平的社會。

 

增強文化自信 打造香港旅遊新面貌

  • 我們非常支持《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增強文化自信及打造香港旅遊新面貌的策略。本會在活化前北九龍裁判法院的「北九.將來」(NK Future)項目上,將充分利用這一獨特的二級歷史建築,圍繞「普及司法教育」、「香港情懷文化」、「良深伙伴」和「休閒生活」四大主題,結合司法教育、香港文化、美食和生活時尚,為本地及外地遊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體驗。
  • 在「香港情懷文化」內容上,我們會配合裁判法院所在的深水埗區,結合區內香港獨特本土情懷的元素,包括美食、工藝、布藝、電玩、皮革等,令我們的建築物變成一個遊客必到的了解香港深度文化的好去處。
  • 我們希望藉此吸引更多遊客,提升深水埗區的旅遊吸引力,並進一步連結社區及文物古蹟,促進文化與創意藝術的發展。我們期待與政府及其他機構合作,共同推動這一重要計劃,讓前北九龍裁判法院成為文化交流的熱點,為香港的旅遊發展作出貢獻。

 

總結

善導會一直提倡社會共融,與社會上有需要的一群同心同行。本會歡迎政府提出的民生福利政策,持續關注弱勢,並期望各政府部門透過增強與社福機構的合作,更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惠民生建未來」,共建自在共融的社會。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