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Press enter)
Main Content

善導會對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只提供中文版本 Chinese Version Only)

2025.2.13

善導會對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的目標深表認同。作為一直致力於推動社會共融的社會福利機構,我們謹此就 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以下建議:

 

一、全面加強精神健康服務

1.加強學校教育:建議把社交及情緒學習納入中、小學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精神健康識讀,及時識別和解決情緒問題。

2.青少年專項支援:增加青少年精神健康撥款,支援精神復元人士生涯規劃,包括職業培訓、就業輔導等,助其順利步入成年生活。

3.全面健康管理服務: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精神復元人士,提供全面健康管理服務,保障身心健康。

4.強化社區服務:建議精神復元人士過渡支援服務常規化,並需聘請資深的多專業同工作支援;探討精神科藥物社區配藥及注射的可行性;基於人口變化,重審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人力編制;加強中途宿舍人手,設職業治療師崗位。

5.加強企業責任:呼籲企業履行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降低門檻,提供在職培訓,為精神復元人士和有特殊教育需要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二、推動弱勢群體職業發展及福利政策

1.更生人士援助:鼓勵銀行協助更生人士刑釋前申請綜援,接納其開戶,並建議

  • 政府取消就業入息豁免限制,督促 60 歲以下健全綜援人士參與工作或培訓;僱員再培訓局課程開設晚間或假日課程,政府項目預留崗位給弱勢社群。

2.殘疾人士就業支援:調整殘疾人士工作實習津貼,提高在職試用僱主補助金。建議新增輔助工具及持續消耗項目的資助,並加強指導員獎勵金計劃,設職場導師提升殘疾人士就業穩定性。

3.促進青年就業:為低收入和未就業青年提供交通津貼,並增設多元族裔試工或實習計劃。

4.弱勢群體技能提升:協助弱勢群體(如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低收入家庭及長者等)跟上數碼化技能需求,與社企和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培訓,培訓後提供持續支援。

 

三、支援社會企業發展

1.資金援助:政府提供專項資助、優惠貸款,按影響力給予獎勵資金或稅收優惠,推動金融機構提供多元融資,吸引私人投資。

2.認證與規範:制定政策框架,規範社企認證,簡化申請流程。

3.能力提升:鼓勵政府提供培訓計劃,提升社企管理、財務等能力,並與高校等

  • 合作量身定制創新能力和運營效率提升培育課程。

4.評估與宣傳:建立社會影響評估框架和指標,量化和提升社企自身的社會貢獻。設立獎項表彰優秀社企,加大公眾教育宣傳。

5.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社企國際合作,組織海外考察,支持參與國際網絡;推動社企與各方合作,搭建聯繫平台。

 

四、構建共融社區

1.基層住屋支援:支援劏房租戶,協助其搬遷安置;資助簡樸房業主改裝。改善新界過渡性房屋交通,延長非政府機構相關政策,給予營運支援。

2.優化公共住房政策:重推公屋租置計劃,減輕政府管理負擔,提升居民歸屬感;延長「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

3.調整居屋及私人房屋政策:放寬年輕和中產家庭置業限制或提供置業優惠。

4.建設友善社區:打造對長者、精神復元人士和更生人士等友好的社區,提供適配設施。

5.活化歷史建築:串連活化歷史建築,推廣深度遊;將歷史建築虛擬化,供全球欣賞。

 

五、其他建議

1.促進可持續發展:協助社福機構引進培育綠色人才,支援社福機構實踐碳中和,並推動社福機構與企業合作;提升過渡性房屋組件重用率,推廣「組裝合成」技術。

2.在囚人士更生支持:擴大「立德學院」資源和課程,尤其是在技能培訓和心理輔導服務,以促進在囚人士的全面發展;增加年青更生人士實習機會,消除更生人士求職歧視,鼓勵企業聘用更生人士;設立「更生人士朋輩」崗位,促進更生人士融入社會。

3.加強多元族裔服務:在精神健康服務中增設多元族裔支援員,培訓前線人員,增設專門社區中心;恒常化多元族裔社區戒毒計劃,提供家庭支援。

4.加強基層醫療及預防愛滋病工作:為服務高危基層社群的機構配備駐機構專職醫護人員,增加預防愛滋病服務的資助,加強教育、測試、監測等工作。

 

我們期望政府能夠高度重視以上建議,並在 2025-2026 年度預算中予以充分考慮和落實。我們將與政府及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為實現香港的共融發展貢獻綿力。

 

善導會總幹事 

李淑慧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