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按回車鍵)
主要內容

善導會就《2024年施政報告》建議書

2024.10.16

一、引言:

過去兩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帶領現屆政府在精準扶貧等為民政策已初見成效,惟在回應不斷增加的社會需求下仍有進一步的完善空間。而且,基於香港正經歷經濟轉型期,加上人口老化等社會問題和後疫情時代的各種挑戰,可能會影響政府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惠民生添幸福」的願景。

 

行政長官將於10月16日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本會希望為政府持續就「惠民生添幸福」的議題「出謀獻策」,經本會深入討論後,在更生人士、兒童、多元族裔社群、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顧者、社會企業、青年和社福界發展七個範疇提出意見。冀政府各部門,包括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醫務衛生局、教育局等各局關注,並增加與社福機構的合作,更精準更善用資源地關注本港弱勢社群的需要,落實執行各項惠及民生的政策,促進社會自在共融。

 

二、善導會的意見:

本會提出的12項建議臚列如下,敬希垂注:

 

更生人士範疇

1. 關注初次被捕長者的需求

  • 近年,長者被捕的數字持續上升。我們關注到,在警方轉介給我們的175名被捕長者的個案中,初次被捕或違法的比例高達75%;近65%的長者存在抑鬱傾向,約50%有認知障礙,67%面臨社交孤立的風險,近80%的長者在被捕前並未接觸過社會服務。我們理解,違法者需要面對相應的司法程序和懲處。然而,年邁的長者同時面臨身體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和社交孤立等風險。
  • 我們建議保安局應以更全面的後續支援方式,將危機轉化為機會,在長者初次出現違法行為時,及早投入資源,為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適當的後續支援,促進他們的社會康復,為長者創造有利社會條件,同時降低社會長遠的成本。

 

2. 給予性違法人士及時支援

  • 自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法改會)於2022年5月30日發表的《性罪行檢討中的判刑及相關事項》報告以來,針對性罪行的刑罰及性罪犯的治療和自新服務,提出了重要建議。報告中強調了加強對性罪犯的支援服務,以促進其社會重返及減少重犯機會的重要性。
  • 我們認同及早介入能有效促進性違法人士融入社會並減少重犯機會。然而,臨床經驗顯示,性違法人士的重犯風險及社會成本相對較高。為了有效協助他們,除了傳統的個人心理輔導外,我們在輔導過程中引入系統性的運動培訓介入,以培養性違法人士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 我們建議保安局應及早轉介性違法人士參加有實證為本的後續支援服務,並持續支持機構研發針對性且有效的服務模式。

 

3. 增設「更生人士朋輩」崗位

  • 一般大眾較易察覺「朋輩」對精神復元人士及其照顧者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但對於「更生人士朋輩」在協助仍在犯罪邊緣的個體所發揮的獨特功能與成效卻鮮有關注。
  • 根據我們的研究調查,受訪的更生人士表示,「更生人士朋輩」能為他們樹立榜樣和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同理心的關懷與支持,提升了他們減少重犯及戒毒的動機,促使他們更易融入社會。
  • 因此,我們建議勞工及福利局設立「更生人士朋輩」崗位,以增強支持網絡,為渴望改過自新的人士樹立榜樣。同時,我們鼓勵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朋輩及更生人士的支援活動,以提升社區對更生人士的理解與支持,減少社會歧視及偏見。

 

兒童範疇

4. 重視兒童的需求與聲音

  • 當前的家庭服務主要以成人為主導,對於涉及刑事司法系統家庭中兒童的聲音與視角卻缺乏足夠的重視。青少年服務及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多未有渠道接觸這些家庭。根據國際研究顯示,若父母涉及刑事行為,下一代重蹈覆轍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三倍,此情況值得我們深切關注。
  • 因此,我們建議勞工及福利局應整合服務資源,改善現有服務的協調機制,設立專門的兒童支援服務。在逮捕及法庭過程中,應提供針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支援,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當前情況,並減少創傷的影響。同時,亦需加強對照顧者、家庭成員的培訓,使其能夠理解兒童的需求,為受影響的兒童提供適當的支援,從而切斷跨代犯罪的無形循環。

 

5.在香港推動社交及情緒學習(SEL),促進學童的全面發展

  • 社交及情緒學習於教育界推動多年,研究顯示投入回報率高,可協助學生處理情緒及與人相處的情況,然而於本港未見系統性的實施及推廣。本會於2020年8月起與救助兒童會開展社交及情緒學習的計劃,以提高兒童情緒調節能力、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及大眾對兒童情緒健康的關注。因計劃的成功,本會於2023年8月與救助兒童會開展以小學生為對象之「童感同行- 社交及情緒學習計劃」,透過十個月的課程教導小五學生社交情緒學習,將之融合在常規課堂中,讓學生學習五大社交情緒技能,包括自我認識、自我管理、社交技巧、社會覺察及負責任決策。本計劃在本年8月及9月接受媒體報導,合作學校受訪的小學生表示能夠提升對自身及其他同學的情緒覺察,並能夠主動關心情緒不穩的同學;另一受訪的小學生學懂主動在課堂上表達自己所想,並與家人增加溝通,正面情緒也提升,增強情緒靭力,在比賽中面對緊張情緒也能作出合適調節。
  • 整體來說,參與本計劃的86%學生希望能繼續參與社交情緒學習課堂,認為活動提升他們的快樂情緒、學習過程中經歷滿足感、有意義及掌握新的知識,並學懂感恩及建立同理心。97%參與家長認為本計劃有效提升家長社交情緒技能的認識。100%參與的家長更認同社交情緒技能的重要性,並願意日常與子女溝通和互動時運用社交情緒技能。89%老師認為社交情緒技能的知識及技巧有助老師的工作,並認為可以把社交情緒技能融入小學現有課程或成為獨立課程。
  • 因此我們建議教育局將社交及情緒學習納入學校課程,從幼兒園到中學階段逐步深化。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和項目,幫助學生發展社交技能和情緒管理能力。同時,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提升他們在課堂中實施社交及情緒學習的能力。建立教師支持網絡,分享經驗和資源。開展家長工作坊,增強家長對社交及情緒學習的理解和支持。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社交及情緒學習活動,形成家庭與學校的協同效應。
  • 另外,亦可制定有效的評估工具,監測學生的社交及情緒發展。定期收集教師和學生的反饋,調整和改進社交及情緒學習項目。同時,與社福機構合作,引入社區資源,豐富社交及情緒學習的活動。促進學校與社區的互動,共同營造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 政府亦應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學校開展社交及情緒學習相關活動。制定政策指引,確保社交及情緒學習在全港學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多元族裔社群範疇

6. 關注多元族裔吸毒及精神健康問題

  • 儘管香港整體吸毒人數逐年減少,但多元族裔社群的吸毒比例卻持續上升,這一現象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同時,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些社群的精神健康問題日益嚴重。根據本會2024年的調查,近30%的受訪多元族裔人士顯示出高風險的精神健康問題,其中8%的人存在中度至重度的抑鬱風險。此外,37%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該向何處尋求幫助。值得注意的是,超過40%的情緒受困擾的多元族裔青少年在接觸本會之前,並未向任何人士透露自己的困擾,這反映出他們在尋求支持方面面臨的挑戰。
  • 基於以上情況,我們建議相關勞工及福利局考慮設立專門針對多元族裔的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以應對該社群吸毒比例持續上升的問題,並針對性地提供支援和協助,幫助他們遠離毒品。同時,我們也建議設立更多專門針對多元族裔社群的心理健康支援服務,例如諮詢熱線和面對面輔導,這將有助於幫助他們克服尋求幫助的障礙,促進整體社會的健康與福祉。
  • 另外,我們建議增加對懲教院所內多元族裔人士的支援服務,例如到院所探訪多元族裔社群,以減少刑滿後重複犯罪的機會。

 

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顧者範疇

7. 為精神復元人士及照顧者提供更多的支援

  • 設立由勞工及福利局及醫務衛生局帶領衛生署、社會福利署、勞工處、房屋署等部門共同組成的跨部門協調小組,確保各部門間的資源共享和服務無縫對接。結合醫院管理局和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資源,確保精神復元人士在出院後能獲得持續的心理和社會支持。同時,設立政策數據平台,建立涵蓋精神健康資料的安全數據平台,便於跨部門追蹤復元人士的復元進程,提升服務的精準度。
  • 此外,我們建議在學校、社區、公共場所和媒體推動精神健康宣傳活動,讓市民更了解精神健康問題和復元過程,推動反污名化的社會宣傳以減少偏見和歧視。如在公營媒體設立專欄或節目,分享精神復元人士的復元故事,讓社會看到他們的努力和成就,亦可提升大眾對他們的接納。
  • 僱主的支持與職業訓練亦十分重要。我們建議對願意聘請精神復元人士的企業提供稅務減免和培訓補助,並制定政策保障復元人士的勞動權益。推行職場心理支持服務,鼓勵企業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心理健康培訓,協助復元人士適應工作環境。與大專院校和其他職訓機構合作,為精神復元人士提供免費或資助文憑或以上程度課程,幫助他們提升職場競爭力。
  • 同時,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服務機構亦可定期合作進行政策評估,根據精神復元人士的回饋優化服務,建立評估效果機制。政策亦可向市民公開相關政策實施成效,鼓勵公眾參與討論,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信任度。通過醫社協作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支持體系,幫助精神復元人士重建自我、融入社會。
  • 勞工及福利局帶領的社會福利署在2022年推出為期三年的精神復元人士過渡支援服務試驗計劃,以復元為導向及醫社合作為本,為現時輪候中途宿舍或將要遷離中途宿舍人士提供支援,協助精神復元人士適應新的居住環境,建立穩定的生活,促進其復元過程。我們建議此計劃進一步常規化並在全港推行,以支援這群生活上面對過渡適應的精神復元人士。
  • 此外,面對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需按精神健康困擾的嚴重程度,並按其需求及支援程度等不同因素,透過「階梯支援模式」(Stepped Care Model)提供適切的服務。我們建議香港在全面推行「階梯支援模式」時,可採用標準化方法,建立統一評估系統,以讓專業人員有效地評估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全方位需要,以有助專業人員提供合時、即時、持續及全面的支援,並需要時作出合適的轉介。
  • 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照顧者支援工作,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照顧者由於擔心社會標籤,相對較少發聲,其承受的壓力可能被忽略。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照顧者除了需要在日常支援被照顧者外,也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情況,並面對自身的壓力及情緒狀況。因此,我們建議勞工及福利局繼續投放資源於照顧者支援工作,以舒緩照顧者壓力、增強其支援網絡,並強化照顧者支援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知識及能力。

 

8. 增加宿舍的跨專業合作及培訓資源

  • 近年本港社會境況轉變巨大,很多「未來技能」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中途宿舍舍友需要學習的生活技能越見繁多,「精神復元人士過渡支援服務試驗計劃」的初步實踐亦顯示,跨專業合作能提升中途宿舍服務的「質」與「量」。 我們建議為多年未有檢討專業人員組合的中途宿舍服務增加資源,如職業治療師職位,協助識別及提升舍友的生活技能,加快舍友訓練進程及重回社區,並進一步縮短精神復元人士輪候中途宿舍的時間。我們亦建議設立專為認知障礙症而設的宿舍,完善轉院機制,甚至鼓勵跨境養老的服務。
  • 此外,培訓人才對滿足人手短缺的中途宿舍十分重要,例如培訓保健員有關精神健康服務、精神科藥物以及精神病的知識,以減輕精神科護士的工作。

 

社會企業範疇

9. 幫助社會企業在香港更好地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目標

  • 我們建議為社會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及融資渠道,政府可以設立專項基金,提供低息貸款或補貼,支持社會企業的創立和運營。鼓勵私人資本參與社會企業投資,提供稅務優惠以吸引投資。並且提供專業培訓課程,提升社會企業家的商業技能和社會影響力的評估能力。建立社會企業孵化器,提供指導和資源,幫助初創社企成長。
  • 同時,制定政策支持社會企業進入公共採購市場,優先考慮社會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舉辦社會企業博覽會,提升公眾對社會企業的認識和支持。此外,鼓勵大企業與社會企業合作,通過企業社會責任計劃支持社會企業。促進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社會創新和社會影響力。

 

青年範疇

10. 培育青少年及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

  • 現時持續進修基金需要先行墊支進修的費用,可能會減少貧困青少年進修的機會。如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能設立未來基金提供免息貸款讓弱勢青少年進修,能夠為弱勢社群提供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

 

社福界發展範疇

11. 吸引年輕人加入社福界

  • 隨著社會對社福的需求越來越多,社福界的人手短缺問題日趨嚴重,長遠有機會會影響服務質素。我們建議勞工及福利局及社福機構為業界建立職業發展及晉升階梯,吸引年輕人入行,讓不同的社福界人才發展其專業。

 

12. 利用科技協助社福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我們建議引入科技配套革新院舍的傳統形象,優化對舍友的服務。同時, 利用科技提升服務質素,與大學或相關機構合作,提供人工智能方面的工具,以增加工作效率。

 

三、總結

自1957 年以來,善導會一直提倡社會共融,並針對導致罪行發生的成因,給予更生人士引導及關愛,協助他們融入社會。時至今日,我們的服務更推展至社會中其他邊緣群組。我們專業的團隊致力透過更生同行、精神健康、職能發展、社區教育,多元共融及社區連繫等不同範疇,提倡接納共融的理念,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務及實際協助。

 

以上為本會對政府持續就「惠民生添幸福」落實方案時所提出的建議,冀各政府部門透過增加與社福機構的合作,更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共建自在共融和「由治及興」的社會。

 

善導會總幹事

李淑慧

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