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按回車鍵)
主要內容

善導會回應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5.3.13

引言:

善導會作為一個致力於推動社會共融、支援弱勢社群的非牟利社會服務機構,本會對財政司司長於2025年2月26日發表的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表示關注。我們認同政府在開源節流及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努力,但同時亦對預算案在紓解民困及社會福利服務方面的著墨不足感到憂慮。以下是我們對預算案的回應及建議:

 

(一)嚴控政府開支增長

1.重新審視社福資源,優先保障弱勢需求

  • 雖然相關政策局檢視了社會福利、醫療衞生和教育開支,但《預算案》嚴控開支增長,令本會擔憂社會福利機構資助將持續削減。在社會服務承諾不變的情況下,這不僅會阻礙基層及弱勢群體獲取社會服務,還會削弱社福機構運營與服務效能。從長遠來看,這將對社會和諧穩定及福祉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呼籲政府重新審視開支分配,確保社會福利資源不被削減,並優先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服務需要,從而維護社會和諧與整體福祉。

 

(二) 關愛共融

1.恆常化職業康復服務,擴展至更多群體

  • 本會支持政府恆常化「優化職業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同時建議將資源擴展至更生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多元族裔人士,為他們提供更多輔助就業服務,幫助他們融入公開就業市場。

2.釋放銀色生產力,推動長者再就業

  • 本會建議政府透過再培訓和再就業方案,充分發揮長者的潛力,讓他們繼續為社會作出貢獻,釋放銀色生產力。

3.關愛受虐兒童,強化家庭支援

  • 本會樂見政府每年額外撥款1.8億元,增加兒童緊急留宿宿位及加強對受虐兒童及其家庭的支援。然而,2020年至2024年虐兒個案由940宗升至1,504宗,升幅近60%,情況令人憂慮。基於本會在兒童介入服務的經驗,我們建議引入「創傷知情照顧」模式,全面考慮兒童及家庭成員的情緒和教育需要,並關注父母涉及司法制度的兒童及其家庭,以保障不同需要的兒童得到適切關注和照顧,預防他們遭受虐待和忽視。

4.支持青年創業計劃,推動社福界參與

  • 本會歡迎「共築.創業家」先導計劃,並建議政府恆常化社福機構的青年創業計劃,為弱勢青年提供更多創業機會。本會會一如既往與政府緊密合作,積極鼓勵年青的服務使用者參加計劃,並希望恆常化社福機構的青年創業計劃。

5.推動數碼共融,支援弱勢社群

  • 本會支持政府推動「一網通辦」,但建議加強對基層市民、長者及多元族裔的數碼技能培訓,幫助他們跨越數碼鴻溝。本會響應政府電子化服務,簡化繁複報告及分發流程,提升行政效率,精簡程序,讓服務使用者獲得更優質服務。

 

() 教育和人才

1.支持大專生實習計劃,擴展至社福界

  • 本會樂見政府為大專生提供約4,000個短期實習名額,此舉有助培育未來人才。然而,我們建議政府將實習計劃擴展至社會福利機構,特別是資助非社工本科的大專生在社福界實習,以培育財務、行政、人力資源等多元人才,緩解社福界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

2.推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加強與社福機構合作

  • 本會歡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放寬年齡及上調津貼,為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我們建議政府與社福機構合作,轉介弱勢社群的青年參與計劃,促進大灣區人才流動的同時,亦為弱勢青年提供更多職業選擇,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

3.人才高峰會應涵蓋社福界需求

  • 本會期望在第二屆「香港.全球人才高峰會」中,能夠加入與社福機構合作的環節,宣揚「惟才是用、適才適所」的理念,為社福界吸納及留住人才,擴大職業人才庫。

 

() 房屋

1.增加過渡性房屋支援

  • 政府增加公營房屋供應,較上任時增加八成,顯示在房屋政策上的努力。本會支持過渡性房屋政策,建議提高偏遠過渡性房屋居民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上限,並延續將於2025年8月完結的「過渡性房屋」住戶特別津貼試驗計劃,以持續支援新住戶。

 

() 交通

1.優化二元優惠計劃

  • 本會支持政府就「二元優惠計劃」推行「兩蚊兩折」的措施,同時亦建議政府優化有關整合優惠計劃,為部分弱勢人士豁免優惠程數最多每月240程的安排,並為低收入及未就業青年提供交通津貼,促進青年就業。

 

總結:

面對連續三年的財政赤字,我們理解政府審慎理財的理念,但同時呼籲政府不能忽視弱勢社群的需要。我們擔憂社福機構資助可能被削減,影響基層及弱勢群體獲取服務的機會。我們建議政府在財政分配及政策制定時,兼顧公平與聚焦弱勢,多聽取各方意見,攜手打造更和諧、繁榮的香港。善導會將繼續與政府緊密合作,推動社會共融,共建一個關愛共融的社會。

 

善導會總幹事 

李淑慧  

Whatsapp